一、预制食品加速出海
近几年,跨境贸易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加速走出国门,这其中也不乏预制食品巨头。
近日,圣农食品发布消息,其五款明星产品脆皮炸鸡、脆皮鸡排、鸡米花、鸡肉洋葱圈和台式盐酥鸡首次销往海外,首站落于菲律宾。其中,在中国大陆,脆皮炸鸡已经连续三年拿下销量冠军。
圣农明星产品首次出海 图源:圣农食品
据了解,此次圣农食品出海,是与菲律宾SM集团合作,首发订单总量达25T,预计将在SM集团旗下马尼拉区的35家大型商超及17家连锁超市率先上市,后续再逐步上架至SM集团旗下的100多家大型商超,覆盖更多菲律宾客户。
圣农食品表示,此次出口菲律宾市场,是圣农自有品牌出海的关键一步,未来,其还将拓展更多地区市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炸鸡品牌。
无独有偶,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另一大预制食品巨头安井食品也加速了其海外布局。12月3日,安井食品发布公告,称其正筹备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完成上市,旨在增强其境外融资能力,加快国际化战略及全球业务布局。
安井食品拟赴香港上市 图源:巨潮资讯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年至2023年间,安井食品的境外收入从3522万元增长至1.28亿元。虽然收入总额在持续增长,但相比安井全年100多亿元的年营收来看,这一收入显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二、调味品企业领先出海
事实上,圣农和安井只是食品出海的冰山一角,由于它们本身所处的行业发展限制,其出海步伐要落后不少。相比之下,调味品企业可能是食品相关行业里,最早掀起出海浪潮的一批选手。
比如国产调味品巨头李锦记,其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先锋。早在1932年,李锦记就迁移至香港并成立总部,从那时起,李锦记便开始做出口业务。1972年,趁着形势大好,李锦记推出的一款“熊猫牌”耗油在美国市场上名声大噪。此后,其海外市场份额便逐年上升。
李锦记熊猫牌耗油 图源:amazon
截至目前,李锦记耗油已经在多个海外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与此同时,李锦记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布局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其在洛杉矶、吉隆坡等地拥有6大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同样地,国人耳熟能详的海天味业也是一位出海老手。虽然和李锦记相比,海天的成立时间要晚了不少,但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却一点不含糊。从2019年至2023年间,海天味业的海外市场收入从10.35亿元增长至17.44亿元,收入占比从5.23%提升至7.1%。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业最近也官宣其境外融资计划,拟赴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专业人士分析,借着此次港股IPO募资,海天味业很可能继续深入推进其在海外市场的建厂计划,进一步加快其本土化进程。
海天味业拟赴港上市 图源:巨潮资讯
总的来说,出海浪潮的持续汹涌,让一批食品巨头也加快了出海淘金步伐,这意味着中国出海力量正在全面崛起。不过,相比其他行业,食品企业出海要面临的挑战更多,例如受众口味差异、宗教习俗差异等都是不得不应对的课题。从这些方面考虑,食品企业出海或许要花费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