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一支钢笔漂洋过海,一年拿下6000万元订单

30次阅读

一、一年出口千万元

在键盘打字盛行的今天,钢笔可能早已被人们遗忘。对普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写作方式的改变;但对企业而言,这或许就是一场生死考验。

上海翎墨文具便是钢笔行业的幸存者。2014年,创始人李均决心创办自己的钢笔品牌,翎墨。在此之前,李均已经在钢笔行业打拼了十多年。从2007年到2014年,李均的钢笔代工厂生意一路红火,年营收从200万涨到上千万。

上海翎墨文具制造 图源:天眼查

但风光背后,问题也随之而来。一边是行业内价格竞争风气盛行,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钢笔众多,加上代工厂定价话语权低,利润被一再缩减;另一边,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无纸化办公日益普及,钢笔行业增速不得不减缓。李均创办的品牌水妖也没能在这场“钢笔混战”中留存下来。

在这样的市场冲击下,转型做外贸便成了翎墨的新方向。2017年,翎墨开始上阿里国际站做钢笔B2B业务。头两年,翎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毕竟跨境贸易流程纷繁复杂,单是跑通整个流程就需要些时间。

翎墨的一款迪拜畅销钢笔 图源:alibaba

2019年,翎墨的钢笔出口额稳定在几百万元;到2020年,翎墨出口实现爆发式增长,直接迈入千万元行列,全年出口额达2000万元;2023年,翎墨出口额继续增长,突破6000万元

除了出口额一路飙升,翎墨的海外客户群也越扩越大从全球各地的中小经销商到欧美的一线奢牌,翎墨的钢笔生产成本一度高达千元。在阿里国际站上,翎墨的产品定价也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翎墨畅销高单价钢笔 图源:alibaba

二、文具企业出海

翎墨的发展史事实上也是众多文具企业的缩影。一方面,国内需求在降低,市场发展空间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国内文具制造供应链强,价格普遍较低,多数企业只能走量没法走价。这样一来,向外生长,走出国门就成了不少文具企业谋生的新方向。

据中国文体用品协会统计的海关数据,2020年,我国文教办公用品出口额为近几年最低,从2021年开始,实现大幅增长,2023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24年出口额略微回落,但依然是历史第二高位。(每年数据均为前9个月数据)

文教办公用品出口数据 图源:中国文体用品协会

其中,美国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2024年1-9月,累计出口额48.7亿美元。此外,荷兰、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市场虽然出口额不算高,但同比增幅较为明显,说明文教用品出海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而在过去几年的增长期内,一批国产企业也顺势而为,在海外市场打响了品牌名声。

比如千岸科技旗下的文具品牌ohuhu,在海外多个主流社媒平台上,ohuhu累计吸引了数十万粉丝;在亚马逊、独立站等各渠道,ohuhu的年收入累计达到4亿元。其综合影响力在一众出海品牌中都能排得上名号。

Ohuhu海外综合影响力较强 图源:OneSight

可以说,在整个出海浪潮里,文具品牌和企业也是闪闪发光的一角。而未来,无论是继续往中高端市场发展,还是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进击,相信国产文具都能继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正文完
 0
waimaodaren
【版权提示】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 btool@btool.cn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